装修时一时冲动把地暖改成暖气片,结果整个冬天屋里冷得像冰窖,这种事真不少见。
明明花了钱想提升舒适度,反倒把家整得跟冷库似的。
问题的根子就出在水温上。
集中供暖的地暖供水温度普遍只有40多度,靠大面积地面慢慢散热,低温也能让屋子均匀暖和。
可暖气片呢?
它需要高温水才能有效发热,至少得60度左右的热水冲击金属片,才能快速升温。
拿地暖的水直接灌进暖气片,就好比用温吞水浇锅炉,根本带不动热量。
换完暖气片才发现室温卡在18度上下,穿厚外套都觉得冷。
打电话找供热公司,人家一句话堵回来:“自己乱改的,我们不负责!”政策摆在那儿,私自改散热设施导致效果差,确实怪不到别人头上。
这坑踩得憋屈,钱花了罪受了,最后只能咬牙硬扛。
暖气片数量不够更是雪上加霜。
按标准水温算,想把温度拉回正常水平,暖气片数量得翻倍装。
小卧室一面墙全钉满,丑不说,空间挤得连家具都摆不开,完全没了家的利落劲儿。
有人琢磨改自采暖加个壁挂炉,但管道布局是硬门槛。
老房主管道埋地下没法动的话,方案直接泡汤。
就算勉强装上了,燃气成本噌噌涨,拆改施工费时费力。
回头算总账,真不如当初不动手。
供暖系统讲究的是整体匹配,地暖和暖气片完全是两套逻辑。
地暖像细水长流,水温低但持久均匀;暖气片像烈火烹油,靠高温短时间爆发热量。
瞎改就是生搬硬套,效果能不崩吗?
装修前真得多长个心眼。
网上看看案例、问问老师傅,别光听商家忽悠。
老房子保温差,更别随便动供暖结构。
已经装了地暖的,与其折腾改造,不如先查查为啥效果不好——是管道堵了还是保温层没做好?
对症下药才能省钱省心。
新装修的朋友直接按需选择更明智,面积大或层高高的优先地暖,小户型想省空间再考虑暖气片。
别跟风瞎改,供暖系统玩坏了,后悔都来不及!
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